本文章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網

 

  從「太陽花」成為這場學運的符號開始,似乎就註定了長久以來台灣人避而不談的問題必須被重新面對,那就是──身分認同與意識形態的詭譎糾纏。太陽花意外地進入立法院後,就爆發了台聯黨誤以為太陽花是中國國花,而將其踩踏於地的窘境,但其實那只是因為毛澤東自詡為紅太陽,子弟兵們遂被聯想是承蒙太陽雨露的太陽花所致。「太陽花」也同時是極具西方意象的花朵,在西方數次成為重要歷史時刻的象徵物,跟一部分種來自於中國的百合花不同,太陽花原產於北美洲,若以此來看這場學運,竟也覺得意外地恰巧,太陽花的身世就如同台灣新世代的年輕人一般,錯綜複雜、認同糾結,卻又能總是望著東邊,等待旭日的升起。

 

  太平洋上的這個番薯島,所綻放身兼東西意義交織的太陽花,就是紛雜的海外殖民者前後來到這裡所栽下的,而現在透過這場學運,通通用力地開出強勁的花朵,要正面迎向日光照清楚自己。文化研究學者荊子馨指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運動所使用的「中國人」修辭,是一種幻想(imaginary)共同體,是台灣在面對日本殖民情境與無力徹底改變的不滿時,訴諸大部分台灣人是漢人這個簡單的歷史事實,所導致的對祖國與漢民族無頭緒的求助,而非主要來自於根本上的文化關聯。那是台灣對中國的單方面投射,而非中國有意識要讓台灣回歸所做的政治企圖下的產物。

 

  就如同史明所說,戰後台灣人的中國意識是唯心的幻想。對中國的認同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引發的諸多事件得到完全的崩解,進而竟再次懷念起日本人的身分。台灣認同是什麼就在這些對不同國度的投射變化中悄然形成,但弔詭的就是,沒有人說得清楚那究竟是什麼?在歷經數十年的黨國教育期間,台灣人被教育得不需要去思考這個問題,只需要繼續簡單的歸給「大部分台灣人是漢人,而漢人是中華民族」。台灣認同從未獲得解決,永遠存在於帝國的邊緣,不能想、不該想,也不用去想。

 

  就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加上國際現實,統獨議題不僅是當權者不願意去面對的問題,也是台灣人民不知道要怎麼面對的自我矛盾。要獨立?那是什麼意思,可是我們是中國人呀;要統一?那又是什麼意思,可是我們不是中國人。中國這個語彙的意義已經模糊不清到使用者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那所以我們現在(台灣現況)是怎樣?不統不獨到底是什麼意思?沒有人答得出來,台灣人的心沒有被訓練過去碰撞這樣的疑問,只需要當個牆頭草,一下丟給日本、一下丟給中國,甚至有時丟給美國。

 

  於是擅長處理渾沌心智的心理學家決定擔負此重任,政治心理學家黃囇莉指出,傾向社會支配與權威之性格中的「傳統保守」因子,對大中國主義有相當顯著的正向影響;傾向「開放性」與「自主性」,則對「獨台主義」與「愛台主義」有較顯著的正向影響。黃囇莉得到了一個結論,大中國主義與獨台主義的心理基礎是完全相反的,然而,大部分的人仍然是「愛台主義」(台灣小而美、台灣人尊嚴)的曖昧中立,既有部分保守、又有部分開放。心理基礎與意識形態間的邏輯建立,綜合社會建構論與人格心理學,可以看成,一個人容不容易被規訓成功,與其人格特質有關,而黨國教育下被規訓的較好的,也許就是那些認可權威的,然後生產出大中國的意識形態;相反地,俗話說的「反骨」不容易被規訓,覺得自己明明就不是跟你這個骯髒政府同掛的,為什麼硬要說我跟你一樣是中國人,獨台主義油然而生。

 

  至此,我們至少可以理解到台灣糾雜認同中的異質樣態,不過這份2007年的研究並無法適用於2004年開始的九年一貫教育及其後廢除三民主義教育的九五暫綱下的世代,也就是太陽花學運的這個世代。

 

  如果黃囇莉的研究成立,那麼過去的無論是大中國、愛台、台獨,都是非常唯心的一種意識形態而已,似乎就是隨著人格特質而漸進的認同光譜,經濟基礎或是實際上的生活扮演的角色並不大,所以國族認同也就相對模糊,或藍或綠也都是十分空洞的心理認同,毫無具體內涵。相反地,太陽花世代正逐漸擺脫番薯島的外來歷史宿命,這個世代大體上全部是台灣土生土長的,黨國教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加重台灣比例的、重視民主的多元價值教育,太陽花世代的身分認同不是人格差異伴隨規訓程度差異下的產物,而是建立在紮紮實實地親密呵護土地的地方感之上,你是什麼人?問遍絕大多數的太陽花世代,他們會不加思索的告訴你台灣人啊,台灣長大的不然什麼人?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要變成下一個茂名嗎」、「捍衛民主台灣不是拿來賣的撐台灣……如此多的標語,都顯現著太陽花世代與台灣間的連結,建立在厚實的地方感中,而這份地方感除了來自於土生土長的生命經驗,還有與中國和九七後香港相比下,難能可貴的民主價值,因此這樣的台灣在太陽花世代的眼裡,是具體、紮實而飽滿的可貴島國,不再是上個世代空泛的藍色綠色、意味不明的台灣小而美。這是這場學運中綻放的太陽花價值,是這場學運無論服貿過與不過也難能可貴的正面宣示,是專屬於番薯島而非中日美的台灣主體性之確立,也是活在藍綠/統獨幽靈下的舊世代所看不懂的。

 

 

參考資料

1. 黃囇莉(2007)。M 型政黨 vs. 鐘型意識-台灣國族認同之意識型態及其心理基礎。中華心理學刊,49(4):451-470。

2. 荊子馨(鄭力軒譯)(2006)。成為" 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麥田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